关注 金鼎学社 公众号,免费领取AI赚钱指南,添加客服微信:qiniu1001 备注:7774!
友情是人类所共有的重要情感之一。早在古代人们就对友情有过系统和全面的认识。下面的一段对话,出现在古代先哲的著作之中,他们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。

万章问:“为什么叫朋友呢?”孟子说:“不依仗自己的长辈身份,不依仗自己高贵的地位,不依仗自己的血亲关系而建立的一种真诚的互相信任、爱护、帮助的关系,叫做朋友。交朋友的基础是共识的价值观,所以,必然超越了一般的关系,而不依仗各种关系。
俗话说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朋友就是那种具有相同的情趣和共同的胸怀,一起去奋斗、吃苦、牺牲的人。
古代人比喻说朋友就像将木柴均匀地放在火上燃烧一样,首先燃烧的是干燥的木柴;向平地上倒水,只有潮湿的地方能聚住水;事物的同类相求,同类相得的规律表现得如此明显。所以君子与人交往,首先选择与有知识的人交往;之所以选择好邻居与有知识的人,是为了避开不必要的祸害。
人总是需要有一定归属的。属于何种人群,人就会向何种方向发展。
一般说来,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民。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民俗民风。例如:江南多水乡,以水的纯静柔和养育出的女子灵秀抚媚,楚楚动人,男子性格浪漫、富有才情。北方的冬季干燥寒冷而漫长,使得黑土地上的男男女女都有着桦树般的质朴,醇酒样的热烈和风雪似的豪放。所以有识之土往往善于运用乡情作为自己事业伸展的触角和支撑,由此而成就一番大业。例如清代湘军的创始者曾国藩就生长在湖南湘乡的乡间,那里属汉苗民族混居地区,经济也多以农业为主,不太发达,造成了那里的人们好胜争强的彪悍性格和敏感锐利的观察能力。因此,曾国藩很早就有一批利益相同的朋友。这些朋友在日后都成为了他事业上的得力伙伴与助手。特别是,当科举的鸿运把他带到京城时,曾国藩的身上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,一下子融入了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之后,他的生命发生了巨变。
般说来,在古代社会中少年得志者的道路有两条,一条是因满足感而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,以为已经登上天堂,尽享荣华富贵,因而不思进取,整日把吟诗饮酒当职业的路,它使人虚度半生。另一条是因不满足而发掘生活中的更高目标,决心再丰富自己,不断进取,去追求更加美好前程的路,它使人德性日长。
曾国藩很明智地选择了后一条路。并且他也非常懂得“一个篱笆三企桩,个好汉三企帮”的道理,从进入京师之际,他就开始寻找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。
在远离家乡,身处官场之时,交些什么朋友好呢?
交几个政友,固然可以使自己在日后的仕途上得到帮助,但也会有危险,因为这很容易给人以拉帮结党的嫌疑,一人犯事,朋友必然牵连其中,所以交政友弊大于益。

交几个乐友,整天可以玩在一起谈吃论喝,但时间一长,学业俱废,必将被世人所看扁,上司岂肯重用?所以交乐友有弊无益。
交几个文友,以对方的长处来弥补、启发自己,使自己的志向不断树立,进取心不断增强,这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。
曾国藩为人淳朴端正,诗文做得不错。所以,居京十年中;他所交的朋友尽是文友,有的擅长吟咏,有的精通书法,有的棋艺甚佳他们的才华使曾国藩倾慕不已,以致曾国藩终身都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发展着自己。
所以,交朋友应该是有原则的,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以友人之长补己之短,只要具备了这一条原则,你交的就是益友,否则,可能是损友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07774.com/4618.html